> 文章列表 > 知识本位课程观

知识本位课程观

知识本位课程观

初识知识本位课程

知识本位课程观始于上世纪80年代,是一种关注学生知识积累与发展的教育理念。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,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,将对知识的追求作为教学设计的本位,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兴趣爱好,为其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与可能性,达到使学生对知识作出更深层次的理解、获得更广泛的知识面和更好的实践能力的目的。

知识本位课程观的主要特点

知识本位课程观的主要特点为:“以知识为本位,传授科学的、真确的知识;注重知识的学习,着重的是学生的掌握和应用能力;推崇知识的独立与真正理解,而不仅仅是华而不实的知识面;强调对知识的积极探究与实践;区分知识的领域和难度,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情况下逐步学习。”

知识本位课程观在教学中的运用

知识本位课程观在教学中应用时,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认知、检测和分析。针对学生的认识模式、思维方式和知识状况制定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、顽强不屈的学习习惯,使学生真正摆脱被动接受知识的困境,突破学习瓶颈。

知识本位课程观与素质教育的结合

知识本位课程观与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,它承认知识教育的重要性,不以素质教育为名牺牲知识教育,而是要在知识教育基础上实现素质教育。

知识本位课程观的意义与局限性

知识本位课程观以知识为本,通过科学的、真确的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掌握和应用能力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但它也存在以下局限性:相对单向度的注重知识的浅层次理解,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;可能会重视考试评分,强化学生对分数的关注;注重的是自主独立的学习,忽略了学生的集体协作和交流。